近年來,壤塘縣畜牧業堅持以“調結構、促增收”為中心,以畜種改良、提質增效為主線,以狠抓草原保護、大力種草養畜、保護草原生 態、加強動物疫病防治、加大科技培訓力度為重點,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的進一步轉變,推動各項工作全面落實,使全縣畜牧經濟保持了良好 的發展態勢、為農牧民致富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調整加快牧業發展速度 近年來,壤塘縣大力推進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項目產業結構調整工程,總投資2474.75萬元,其中:國家財政扶貧資金2357.83 萬元,省級配套資金116.92萬元完成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結構調整種草養畜工程購牛6112頭、購羊6240只、購豬420頭、建棚圈 142400平方米,新建改良點60個,引進種畜120頭、人工種草10000畝,建牛羊肉、奶商品基地1個牧道建設新建80公里、改建32公里。 “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只花了3000元就修建了結實、保暖的牲畜養殖棚圈,再加上充足的牧草,牲畜過冬基本沒問題了。”指著自己新建的 鋼架棚圈,壤塘縣吾依鄉西西村牧民索果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來,壤塘縣按照“早動員、早部署、早行動”的三早方針,做好“抗災保畜”方面的宣傳動員工作,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標語切實 做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該縣積極實施牲畜越冬育肥項目。從2007年至今該縣共投資703.5萬元,其中:國家投資320萬元,自 籌383.5萬元,完成越冬育肥示范戶建設300余戶,完成基地棚圈75200平方米,貯草房建設3000平方米。在該縣蒲西、尕多擴建了養殖基 地,加大了養殖規模,現蒲西基地羊存欄192只,尕多草試站羊存欄85只,牦牛存欄188頭;該基地通過整合,引進肉雞4500余只,并進行示 范養殖。 去年,該縣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準備,打貯草基地2.1萬畝,人工種草2.4萬畝,儲備青干草5449萬公斤、農作物秸稈105萬公斤,保證牲 畜過冬不愁吃、不掉膘;組織相關技術人員深入到牧民家中對牲畜的防凍抗冰和保暖御寒工作進行指導;加強疫情監測,從該縣畜牧部門抽調 技術人員,深入到各個鄉鎮進行牲畜疫病防治工作,加大了對牲畜的檢疫力度,防止重大牲畜疫情發生;同時,實行災情報告和24小時值班制 度,努力減少農牧民群眾的損失。 科技提升牧業發展水平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壤塘縣通過建立健全技術服務體系、推廣實用技術和實施牲畜品種改良提高了畜牧生產的科技含量,畜 牧業生產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該縣積極開展基地建設,在蒲西鄉養殖基地與阿壩州畜科所聯合進行藏雞、藏豬養殖;投資200萬元,實施 《壤塘縣昂科牦牛提純扶壯項目》,在崗木達鄉昂科村昂科溝尾的夏牧場7戶組建核心群210頭;在尕多鄉優質牧草種植示范基地:累計完成 5000畝種草任務,完成了美國燕麥種植1000畝,完成苜蓿、阿伯德黑麥草混播1500畝,美國燕麥單播1500畝,阿伯德黑麥草單播1000畝, 進行優質牧草青干草晾制和青貯以及牛羊混合飼料的初加工,并帶動養殖大戶科學種草養畜牧。 在壤塘縣宗柯鄉,養殖戶萬成安正在給自己圈里養殖的40只金堂黑山羊喂料。“本地藏山羊生長周期要20個月,而金堂黑山羊卻只要12個 月,而且,體重還增加了10%,產肉量大大增加,再加之,肉質更加細嫩,鮮美。”萬成安如是說。 結合“草原法宣傳月”、“科技三下鄉”等活動,加強宣傳培訓,熱情服務群眾,該縣加強動物防疫監督,確保畜產品安全。2007年至今,該 縣已經檢疫豬肉1730噸;牛肉325噸;畜產品7.5噸;禽肉類12.5噸,檢疫過程中未發現瘦肉精等違禁添加劑,順利完成了省、州下達的各項 監測任務。 生態建設筑牢牧業發展基礎 沒有青青的牧草,何來肥壯的牛羊。草地是畜牧生存的根本條件,但是過度的放牧會造成草場沙化,壤塘又屬于半農半牧縣,草場資源相 對其它草地縣缺乏,保護好現存的草地就顯得格外重要。 從2007年至今,該縣深入開展《優良牧草人工種草》,共投資342.5萬元完成人工種草37000畝,投資60.3萬元,推進草原保護和建 設,夯實草原生態,扎實開展草原滅鼠工作,建設無鼠害示范區10萬畝,治理危害草原共計80萬畝,開展草原滅蟲工作,共計滅治11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