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按: 2015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汪洋副總理就“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作出了相關部署,新發刊的第8期《求是》特別刊 發了其講話節選《落實發展新理念全面做好農業農村工作》一文。一直以來,“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國家治理 的重中之重,是惠民利民的重中之重,當然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的問題。下面就隨“學習筆記”一起來看看其中的要點內容 吧! ★13億人口吃飽飯、吃好飯是中國頭等大事 保障糧食安全對中國來說是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旦發生大饑荒,有錢也沒用。解決13億 人吃飯問題,要堅持立足國內。 ——2013年11月28日,在山東農科院座談會上的講話。 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 即便我們能把國際市場上的谷物都買過來,也不夠我們吃半年的。所以,我們的立足點、著眼點是,決不能買飯吃、討飯吃,飯 碗里必須主要裝我們自己生產的糧食。 我們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什么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了。在糧食問題上不能僥幸、不能折騰,一 旦出了大問題,多少年都會被動,到那時誰也救不了我們。我們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必須牢牢掌握在自 己手中。 ——2013年12月23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學習筆記”批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十三多億人張嘴吃飯的問題,無不牽動著國家的大動脈,也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眾所周 知,耕地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面對我國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的現實狀況,只有守住現在的耕地,才能守得住今后的飯碗。“手中有 糧,心中不慌”,今天守住了18億畝耕地的紅線,未來的明天我們的子孫才不需要“買飯吃”“討飯吃”,碗里裝的才能是自己生 產的糧食。 ★解決好“三農”問題,根本在于深化改革 解決好“三農”問題,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國特色現代化農業道路。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 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的原則,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安全環保法治化,加快構 建適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要求的技術體系。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在山東考察時強調 要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完善頂層設計,抓好試點試 驗,確保改有所進、改有所成。 ——2015年12月22日至23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表示 【“學習筆記”批注】 “農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三農”工作,關鍵在于向改革要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確立了解決 “三農”問題的基本方向,是對農村改革問題的基本定調。 “三農”問題的解決牽涉多項制度改革的聯動,推進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所 在。當前農業供給側主要有兩個問題,一是有效供給沒有很好的適應需求的變化,導致供求出現結構性失衡;二是不合理的供給結構 給資源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因此,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弄鏟平由低水平供求平衡向高水平供求平衡的飛躍,是今后 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 中國現階段不是要不要農業的問題,而是在新形勢下怎樣迎難克艱、繼續抓好的問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 化中,農業現代化不能拖后腿。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戰略清醒。東三省處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前方方隊里,必須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 遵循規律、科學發展。 ——2015年3月9日,在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