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是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同時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在腸道健康方面的研究往往只集中在乳仔豬上,甚少會關心母豬的腸道,母 豬是豬場的生產機器,其健康度直接影響到仔豬的健康和長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重點講講母豬健康與抗生素的使用。 腸道是作為消化吸收器官,食物經過胃液的消化和膽汁的乳化后,大部分營養在小腸處被吸收,水份和鹽類在大腸被吸收,然后 通過血液運送到各個組織和器官。但是這個工廠本身的運轉同樣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和能量。 腸道黏膜具有高分泌性和高增殖力。生長豬腸黏膜蛋白質周轉能力是肌肉組織的10倍,而成年動物則達到30倍。成年豬小腸黏 膜的完全更新只要2-3天。有研究表明,成年豬的腸道占體重的5%左右,而其所消耗的營養約占動物采食養分的50%,能量消耗占全 身消耗的25%左右,而蛋白質周轉率約占全身周轉率的20-50%。可見腸道不只是一個吸收工廠,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耗能機器。 維持腸道黏膜生長發育的營養供應具有特殊性。機體其他部位組織器官所需營養由體循環動脈血供應,而腸黏膜生長所需營養中 70%由腸腔內直接消化的靜脈營養供應。在正常情況下,當母豬處于健康狀態時,日糧中的營養成份基本能滿足自身生長和生殖的需 要。 而在中國目前的飼養管理水平之下,母豬群大都處于一個亞健康狀態,特別是抗生素引起的腸道的亞健康。豬的腸道是一個復雜 的內環境,包括食物的殘渣、分解產物、蛋白酶、免疫球蛋白、病毒、益生菌、致病菌及其代謝產物外毒素、內毒素等致病因子。在 腸道內各成份處于平衡的狀態時,機體表現出健康狀態,當這種平衡受到沖擊而導致失衡時,機體則呈現不健康狀態。 豬的腸道內有30多個屬,500多種微生物,主要包括需氧菌、兼性厭氧菌、厭氧菌3個部分。腸道中益生菌大部分以厭氧菌為 主,主要有專性厭氧的雙歧桿菌屬、厭氧的乳酸桿菌屬、兼性厭氧的乳球菌屬、鏈球菌屬和腸球菌屬。厭氧菌在數量上占據很大的優 勢,約為99%,兼性厭氧菌和需氧菌約為1%。 抗生素的長期不正確的使用,在殺滅致病菌的同時,也殺死了益生菌,破壞了腸道微生態平衡,導致菌群生長失調。益生菌的減 少導致腸道消化和防御機能降低,也不利于仔豬體內微生態平衡的建立。仔豬出生時,體內處于無菌狀態,主要通過與母豬和產床微 生物接觸建立自身的腸道菌群,抗生素濫用導致耐藥性致病菌侵入仔豬體內后,再使用抗生素治療時無效。 夏季高熱季節時,為了更好散熱,豬的血液流向體表,胃腸蠕動減緩,飼料和營養的消化吸收率低,加上哺乳期厭食,普遍發生 便秘。便秘對腸道黏膜造成機械性損傷后,黏膜出血。大腸內大量細菌產生的外毒素和內毒素侵入血液后,導致母豬炎癥和抵抗力下 降。及時的凝血能夠減輕毒素的作用。 然而,抗生素可使黏膜凝血不良:首先,腸道內益生菌能夠合成VK2,作用凝血酶原的激活酶的主要成份,VK2能夠活化凝血酶 原,使傷口凝血。抗生素殺死益生菌,導致VK2含量降低;第二,許多抗生素有肝臟毒性,造成肝功能受損,肝臟是凝血酶原的合成 場所,凝血酶原的合成減少與VK2的含量降低共同造成凝血不良。 總之,在亞健康狀態下,腸道尚不能滿足自身消化吸收的能量需求,更無法滿足機體對于生長和生殖的需要。故母豬健康,特別 是腸道健康,對生長和繁殖至關重要,應盡量避免抗生素的的長期濫用,維持豬場的持續健康發展,不斷優化豬場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