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農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規模豬場的屠宰量為1437萬頭,較5月份1495萬頭下降58萬頭。隨著氣溫升高,需求清淡, 6月份屠宰企業訂單減少,屠宰量繼續降低。而屠宰量的下降,也導致屠宰場大開殺戒,聯合壓價,而養殖戶因手中牛豬積壓已久, 且自5月下旬以來飼料價格上漲,牛豬肉料比相對偏低,飼養不合算,出欄意愿增強,導致價格一落再落。 而近觀近幾年的同期的屠宰量,其中2013年6月份為1905萬頭,2014年6月份為1866萬頭,2015年6月份1589萬頭,反映了隨著 生豬出欄量及需求下降,生豬屠宰量不斷下滑的事實,同時也表明了2015-2016年生豬產能處歷史性低位,且2016年為近十年來的低 位,生豬供應量偏低,決定了其屠宰量也處于偏低的水平。高豬價和低供應量和低需求相對應。而高豬價,必定帶動補欄增加,后期 供應量有望回升,從而壓制豬價上漲。 因我國豬肉消費呈現明顯的季節性,而生豬補欄及出欄也呈現出季節性變化,因此,春季前,為年內需求最旺的季節,相對應 地,也是年內屠宰量最大的月份。而夏季需求淡季,屠宰量也相應地偏低。而隨著氣溫的下降,一般自9月份需求開始逐步好轉,因 此,屠宰量也相應地逐漸回升,到春節前達到最大。 而因為春節提前預支了節后的部分需求,因此,節后普遍為需求淡季,屠宰量也相應地下降幅度較大,到清明消費略有起色, 而到五一后消費將再次好轉。而到端午節后,隨著氣溫升高,需求轉淡,一般7-8月份,進入需求最淡季節,相應地屠宰量也屬年內 偏低的月份。 而屠宰量的高低,一般由生豬出欄量多少及需求情況決定,而生豬供應量及生豬產能較高的年份,屠宰量也相對偏高,生豬供 應量及生豬產能相對較低的年份,其屠宰量也相對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