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牛、羊肉俗稱紅肉,雞、鴨、鵝肉俗稱白肉,共同構成了餐桌上肉食品的主力軍。不同的家畜家禽的營養各不相同,就連 一種家畜或家禽,肉與內臟也有不同的營養,今天,我們就把這些紅肉白肉來一次大盤點,看看每個品種、每個部位都更適合誰來 吃。 豬肉 豬皮 性涼味甘,豬皮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動物膠質,將其熬制成動物膠可代替阿膠,是一種優良的營養滋補品。豬皮中蛋白質的主 要成分為膠蛋白質和彈性蛋白質,其中膠蛋白質占豬皮蛋白質的85%。豬皮有延緩機體衰老過程的作用,還可滋陰養心、補血、活 血、止血、止咽喉腫痛,對下痢、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嗓音嘶啞等均有療效。 豬肉 性平味甘,豬肉富含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維生素等。它有滋陰潤燥、營養補虛的功效,可用于治療熱病傷津、消渴瘦弱、 燥咳、便秘、風濕痛等。豬肉還可作為藥膳食療方中的配料之一,用來治療一些常見疾病,如將豬肉、生地、土茯苓共煮湯服食,可 治小兒瘡癤膿腫。 豬蹄 性平味甘咸,豬蹄的功能有補血潤燥、通乳、促進機體傷口愈合、通筋活絡、解除熱毒。可用于治療哺育期婦女乳少和腰膝酸 軟、癰疽瘡毒、頑固瘡口不愈合等。豬蹄富含鈣質,加醋同煲,使豬蹄中的鈣質分解,容易被吸收。 豬腰 性平味甘咸,具有補腎、止遺精、止盜汗、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腎虛耳聾、腰痛、遺精盜汗、身面浮腫等。但是,同時也 要注意,豬腎的膽固醇含量較高,不宜常食和多食。 豬肝 豬肝味甘、苦,性溫,歸肝經,是豬體內儲存養料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營養保健功能,是最理想的 補血佳品之一。適宜氣血虛弱,面色萎黃,缺鐵性貧血者食用。適宜肝血不足所致的視物模糊不清,夜盲,眼干燥癥,小兒麻疹病后 角膜軟化癥,內外翳障等眼病者食用;適宜癌癥患者及放療、化療后食用。 牛肉 牛肉被譽為肉類中營養價值排行第一的健康食品。它營養豐富,富含鈣、磷、鐵、硫胺素、尼克酸等微量元素及維生素,蛋白 質含量達21%,且脂肪含量較低。牛肉,性溫味甘,可用于補胃、壯腰腳、止消渴、益氣血、強筋骨、消水腫。牛肉屬溫補肉食,不 上火,是滋補養生的健康食品,是患慢性腹瀉、脫肛、面浮足腫等癥時的最佳食品。 羊肉 羊肉,性熱味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磷、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脂甾醇等成分。有補氣養血、溫中暖腎、開胃 健力、通乳治帶的功效,對氣血不足、虛勞羸瘦、脾胃虛冷、腹痛、少食或欲嘔、腎虛陽衰、腰膝酸軟、尿頻、陽痿等均有一定療 效。 但要注意,羊肉性熱,雖為冬令補益佳品,但痰火濕熱、實邪熱病及疫病初期者,均不宜食用。 雞肉 雞肉,性平,味甘咸,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及維生素A、C、E等,有補益五臟、養血補精、助陽、補虛的功效,可用 于治療脾虛食少、泄瀉、痢疾、消渴、水腫、小便頻、陽痿、月經不調、產后乳少、病后虛弱。若加點人參與雞同蒸或煮,則補益作 用更好。 鴨肉 鴨肉,性平,味甘咸,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其功能有利水消腫、滋陰養胃、 清虛熱、補虛損,可治癆熱、咳嗽、水腫、小便不利、熱痢。它較雞肉性涼,適宜體內有熱者食用。 鵪鶉 鵪鶉肉,性味甘平,肉質鮮美芳香,并富含谷氨酸。同時,鵪鶉肉中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也極為豐富,其豐富的營養和藥 用價值被稱為“動物人參”。食之既有補益作用,又可治病。藥用有滋補五臟、耐寒暑、消結熱、治瀉痢、消疳積的功能。 鵝肉 鵝肉,性平味甘,營養價值較高,蛋白質含量為22.3%,比牛肉、羊肉都高得多。鵝肉中脂肪含量較低,且多為有益健康的不 飽和脂肪酸。同時,鵝肉還具有藥用、食療功能。其藥用有益氣補虛、和胃止渴、活虛羸、止消渴的作用。 小貼士禽肉更容易消化 家禽中的雞、鴨、鵝等肉食,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肉品。它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和維生素,與家畜類食品營養 價值相似。此外,禽肉中結締組織柔軟,脂肪分布均勻,所以禽肉比畜肉更鮮美,還易消化。 熟食制品分三類 醬鹵肉制品:分為白煮肉類、醬鹵肉類和肉松、肉干類 熏燒烤肉制品:分為熏烤肉類、燒烤肉類和肉脯類 熏煮香腸火腿制品:分熏煮香腸類和熏煮火腿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