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肉價行情一片看好的時候,從事凍肉行當的老萬的生意卻來了個急剎車。“走私搶單太瘋狂了,根本沒法跟他們競爭。”老萬說,更重 要的是,根據中國的檢驗檢疫法規,凡是那些從動物疫病流行國家和地區來的貨,都是不能通關的,“但走私就可以。” “檢驗檢疫證明?我們這里的貨有些有,有些沒有。” 在廣州番禺區大羅塘村恒鋒冷凍品交易中心A區招商辦對面一家凍肉批發公司的展廳門口,女店員在記者面前熟練地打開一盒30千克的巴 西進口雞翅。產品包裝的里外都沒有見到進口食品必備的檢驗檢疫證明,面對記者質疑,她作出了如上解釋。 許多年前,打私人員便發現,鐘林和沙貝等收費站是攔截走私凍肉的好地方。小程在邊檢部門工作多年,曾多次參與打擊走私凍肉的行 動。他告訴記者:“只要是凌晨兩三點鐘,你往那些收費站一站,看到的貨柜車很多是廣西來的,高峰期每天有兩三百輛。”這些貨柜車,每輛 都拖著數十噸的凍肉,在拂曉前,奔往同一個目的地:大羅塘。 近期,隨著監管力度逐漸加大,大羅塘大多數凍肉批發商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做慣了熟客生意的他們,對近期打來的所有陌生電話都保 持著警惕。在此前搜羅到的一大堆冷凍食品公司的聯系方式中,記者連打了10家的電話,不是遭到一通無端盤問,就是剛說完幾句就被直接掛 斷。 受走私凍肉沖擊的還有國內的肉品供應企業。一位東莞養豬戶告訴記者,“正規肉品根本沒辦法跟走私品正面對抗,他們成本低,肉質不見 得比國內的差,自然會熱銷。” “除此之外,未經檢疫檢驗的外來凍品很有可能會給國內的養殖業增加疫情風險。”該養殖戶坦言。 “打私更像是一場持久戰。而信息的不對稱,則加大了打私部門的執法成本和執法難度。”一位從事打私工作多年的執法人員告訴記者,幾 乎所有涉足銷售走私凍品的批發商,都是把同種類的正規貨和走私貨混搭起來銷售的,“這些人長期混跡市場,對執法部門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 掌,跟打游擊一樣,一找到空隙就出手。